We can't find the internet
Something went wrong!
我考研上岸清华单招一人的学硕项目,并刷新了近些年的最高分
About My Journey to Tsinghua University
24届首次参加考研,初试位列清华经管某专业第二,复试被刷。25届第二次考研上岸清华某单招一人学硕,专业课成绩和复试成绩均为近五年最高分,总分为近三年最高,以390分成功上岸。
一、考研经历
24届首次参加考研,初试位列清华经管某专业第二,复试遗憾被刷。25届再战考场,终获清华某单招一人学硕项目青睐,专业课成绩和复试成绩均创下近五年最高分,总分位居近三年榜首,以390分的优异成绩成功上岸。
二、为什么要报考招一人专业?
相信这是许多同学在考研择校时面临的疑问:招一人的专业是否值得报考?有哪些注意事项?是否存在黑天鹅事件的风险?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经历为各位解惑。
1. 是否存在套利?
对于招生仅1人的专业,不少同学认为其分数线比专硕低,似乎是一个套利的良机。就清华学硕而言,分数线确实通常为校线,商科分数大多在350~360区间。然而,分数线偏低背后隐藏着诸多考验:
- 专业课缺乏往年题参考,部分专业甚至不提供参考书(我第二年报考的专业既无参考书也无提纲),导致备考难度陡增。难以找到系统化的辅导机构,经验贴寥寥无几,备考只能依靠自学;题型、考试范围及命题难度均未知,专业课备考工作量倍增。专业课评分标准模糊,普遍偏严,第一年报考时不乏有总分过线但专业课未达要求而无缘复试的案例。
这一点利弊兼具——没有现成的辅导材料和系统训练,一切需从个人出发,反而增添了复习过程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为应对挑战,我广泛涉猎,参考训练书籍多达12本,这不仅弥补了本科阶段的知识漏洞,还使我能够深入分析热点问题和核心模型。信息壁垒的存在使得资料搜集和命题预测变得尤为关键,对考生的热点敏感度、基础扎实程度及拓展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因为没有明确大纲,我们的备考才回归学习本质,而非机械训练。
仅仅一个月写的专业课,大约有120张A4纸,我几乎把大部分学校相同专业的真题都写了一遍
-
报录比例不明朗。我始终坚信”清北之下无套利”——单招专业虽然报考人数相对较少,但报录比却往往低于专硕,有些单招专业报录比高达30:1、70:1甚至100:1,远超500:50专硕专业的竞争强度。
-
考验心理素质:专业课命题未知、报录比模糊、竞争对手背景不明、资料收集困难,使得寻找研友几乎不可能,考研真正成为一段孤独的旅程。
-
考生背景普遍出众:与专硕考生不同,由于最终只录取一人,考生往往会事先评估自身背景与院校的匹配度,包括实习经历、科研成果、本科院校及成绩等方面。因此,单招专业的考生背景普遍突出,不乏放弃保研机会的优秀学子,或大量本校生。
2. 单招专业录取偏好
首先必须明确,考研作为统考招生方式,确立了分数优先的基本原则。虽然不排除特殊情况,但对大多数单招专业而言,分数始终是首要考量。在备考过程中切忌本末倒置,误以为背景优秀只要进入复试就”稳操胜券”,或过度关注科研积累而忽视初试。事实上,多数二进一或三进一的情况下,最终录取者的初试成绩通常位列第一。因此,即使分数线要求不及专硕严格,仍需以考取第一、争取高分为目标,避免在第一道门槛上失利。
其次,单招专硕更注重实习或工作经历,而单招学硕则更看重科研经历的匹配度及考生的科研思维。本科院校与学业成绩同样是重要参考因素,尤其对热门专业而言,面对众多放弃保研机会的优秀考生,本科背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低年级商科学生,即使实习背景光鲜,课内成绩仍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反映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业的态度。无论何种项目,导师都不会因为实习经历而忽视专业课成绩的不足。
综上所述,单招专业录取偏好可概括为:初试分数 > 本科院校及成绩 > 科研经历 = 实习经历。
3. 为什么报考单招一人专业
读到这里,或许已有不少人被劝退。但我想说,如果你是抱着套利心态,那被劝退无疑是幸事;而若你是怀揣梦想的追梦人,我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我的专业在入学第一天就教导我成为”理性决策者”,然而四年学习后,我却不自觉地向感性主义倾斜。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理想主义”似乎不再是明智选择,考研或许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激进决策”,但同时也可能是新的开始。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实属不易。我深爱两年来报考的专业,钟情于那里的学术氛围、优秀同侪与丰富资源,渴望在其中发光发热。即使道路艰险,我仍愿意拥抱”风险”,坚信这是一条有”心”的路。
如果你也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请全力以赴。我坚信,怀揣这样的决心,你终将在这条不易的路上找到自我价值,并持续前行。重要的是永不止步,如果可能,请奋力奔跑。
最后,分享一句在过去两年激励我前行的话:
不论你是坚定还是放弃,你的决定都必需毫无恐惧或野心,你应该仔细、审慎地观察每一条路,你认为应该试多少次就试多少次,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条道路有心么?’所有的道路都是一样的,如果这条路有心,这就是一条好路;如果没有,那这条路就没什么用处,两条路都不通向任何地方,但一条路有心,另一条路没有,一条路使得旅途愉快,只要你走在上面,你与路就是一体的,另一条路会使你诅咒你的生命,一条使你坚强,另一条路使你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