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业 (Unemployment)
失业 (Unemployment) 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用来描述一个处于{{{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失业的经济学定义并不仅仅指没有工作的人,而是特指那些有工作意愿和能力,并且在近期采取了具体求职行动(如投递简历、参加面试)的劳动者。没有工作但也不寻找工作的人,如全日制学生、退休人员或因个人原因选择不工作的人,不被计入失业人口,而是被归类为 非劳动力 (Not in the Labor Force)。
## 失业的衡量
失业状况通常通过 失业率 (Unemployment Rate) 来衡量,这是一个关键的{{{经济指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未被利用的资源。
为了计算失业率,我们需要首先定义几个关键群体: * 成年人口 (Adult Population):通常指16岁及以上,不包括军队服役人员和收容机构(如监狱、精神病院)中的人口。 * {{{劳动力}}} (Labor Force):这是 就业人口 (Employed) 和 失业人口 (Unemployed) 的总和。它代表了在当前经济中愿意并能够提供劳动供给的总人数。 * 就业人口:在调查期内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了至少一小时的人,或因休假、疾病等原因暂时离岗的人。 * 失业人口:满足上述失业定义(无工作、可工作、在寻找工作)的人。 * 非劳动力:成年人口中不属于劳动力的部分。
失业率 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失业率} = \left( \frac{\text{失业人口数}}{\text{劳动力总数}} \right) \times 100\% $$
另一个重要的相关指标是 {{{劳动力参与率}}}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它衡量了成年人口中参与经济活动的比例。 $$ \text{劳动力参与率} = \left( \frac{\text{劳动力总数}}{\text{成年人口数}} \right) \times 100\% $$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可以提供关于劳动力市场吸引力、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信息。
## 失业的类型
经济学家通常将失业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理解这些类型对于诊断经济问题和制定相应政策至关重要。
#### 1. 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摩擦性失业}}} 是指由于劳动者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时间消耗而产生的短期失业。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经济中,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转换工作:寻找更好的职位、搬迁到新的城市、或者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样,企业也在不断地招聘、解雇和调整人员。这种工人和职位之间的匹配过程需要时间,从而导致了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被认为是 不可避免且正常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健康经济的标志,因为它反映了劳动力的流动性和资源的重新配置。改善就业信息服务(如招聘网站、职业介绍所)可以帮助缩短搜寻时间,从而减少摩擦性失业。
#### 2. 结构性失业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劳动者的技能与劳动力市场的职位要求不匹配而产生的长期失业。这种失业通常比摩擦性失业持续时间更长,也更难解决。其主要原因包括:
* 技术变革: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能使某些工种(如生产线工人、打字员)变得多余。 * 产业转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一些产业(如制造业)可能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导致原国家的工人失业。 * 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下降,导致相关行业萎缩。 * 制度性因素: * {{{最低工资法}}} (Minimum Wage Laws):如果最低工资设定在市场均衡工资之上,可能会导致企业减少对低技能工人的雇佣,从而产生失业。 * {{{工会}}} (Labor Unions):强大的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可能将工资推高至均衡水平之上,使一些非工会成员更难找到工作。 * {{{效率工资}}} (Efficiency Wages):一些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减少离职率、吸引高素质人才,会主动支付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这也会减少雇佣数量。
解决结构性失业通常需要长期的、针对{{{供给侧}}}的政策,如提供职业再培训、改革教育体系以及鼓励劳动力流动。
#### 3. 周期性失业 (Cyclical Unemployment)
{{{周期性失业}}} 是与{{{商业周期}}}的波动密切相关的失业。在经济处于{{{衰退}}} (Recession) 阶段时,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下降,企业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导致失业率上升。相反,在经济处于{{{扩张}}} (Expansion) 阶段时,总需求旺盛,企业增加生产并雇佣更多工人,周期性失业随之减少。
周期性失业代表了经济未达到其{{{潜在产出}}}水平时的资源浪费。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使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周期性失业。 * {{{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来刺激{{{总需求}}}。 * {{{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或实施{{{量化宽松}}}来鼓励投资和消费,从而提振总需求。
##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是指在一个经济体中,剔除了周期性波动影响后,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共同构成的失业率。换言之,当经济运行在其潜在产出水平,即周期性失业为零时,所存在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不是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劳动力市场结构、人口结构、技术进步速度以及政府政策(如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标准、劳动力市场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充分就业}}} (Full Employment) 并非指失业率为零,而是指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一种状态。此时,所有的失业都是摩擦性或结构性的,周期性失业为零。
* 当 实际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 时,表明经济中存在周期性失业,经济运行低于其潜力。 * 当 实际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 时,表明经济可能处于过热状态,劳动力市场紧张,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压力。
## 失业的代价
高失业率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代价。
* 经济代价: * 产出损失:失业意味着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低于其潜在水平。{{{奥肯定律}}} (Okun's Law) 描述了失业率与GDP损失之间的经验关系。 * {{{人力资本}}}损耗:长期失业可能导致工人的技能退化,降低其未来的生产力和收入潜力。 * 财政负担:政府需要支付更多的失业救济金,同时因失业导致的收入下降又会使{{{税收}}}收入减少,加重政府财政压力。
* 社会代价: * 个人和家庭困难:失业导致收入损失,可能引发贫困、债务问题和生活水平下降。 * 健康与心理问题:失业与更高水平的压力、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率相关。 * 社会不稳定:长期和广泛的失业可能导致社会不满情绪增加,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犯罪率上升。
## 官方失业率的局限性
虽然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它并不能完全捕捉劳动力市场的全貌。批评者指出其存在以下局限性:
* {{{丧失信心的工人}}} (Discouraged Workers):指那些因为长期找不到工作而放弃寻找的人。由于他们不再“积极寻找”,他们被排除在劳动力之外,因此不会被计为失业。这使得官方失业率可能低估了劳动力市场的疲软程度。 * {{{就业不足}}} (Underemployment):指那些从事兼职工作但希望获得全职工作的人,或者从事着远低于其技能水平和教育背景的工作的劳动者(例如,拥有博士学位的出租车司机)。官方失业数据将他们计为“就业”,但他们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一些国家的统计机构(如美国的劳工统计局)会发布更广泛的劳动力未充分利用指标(如U-6失业率),这些指标将丧失信心的工人和非自愿兼职工人也考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