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次齐次 (Homogeneous of Degree Zero)
零次齐次 (Homogeneous of Degree Zero),是数学和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指某一类 {{{齐次函数}}} (Homogeneous Function)。一个函数被称为零次齐次,如果当其所有自变量都按相同的比例缩放时,函数的输出值保持不变。
从形式上看,一个多元函数 $f(x_1, x_2, \dots, x_n)$ 被称为 零次齐次函数,如果对于任何正实数 $t > 0$,都满足以下条件:
$$ f(tx_1, tx_2, \dots, tx_n) = t^0 f(x_1, x_2, \dots, x_n) = f(x_1, x_2, \dots, x_n) $$
这个性质的核心在于,函数的取值仅仅依赖于其自变量之间的 比例 或 比率,而不是自变量的绝对水平或规模。
## 核心直觉:比例的重要性
零次齐次函数的本质可以理解为“规模无关性”(scale-invariance)。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一点。考虑一个双变量函数 $f(x, y)$。如果它是零次齐次的,那么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只包含自变量比率(如 $x/y$ 或 $y/x$)的函数。
示例 1: 令 $f(x, y) = \frac{x^2}{x^2+y^2}$。为了检验其齐次性,我们将 $x$ 替换为 $tx$,将 $y$ 替换为 $ty$: $$ f(tx, ty) = \frac{(tx)^2}{(tx)^2 + (ty)^2} = \frac{t^2x^2}{t^2x^2 + t^2y^2} = \frac{t^2(x^2)}{t^2(x^2 + y^2)} = \frac{x^2}{x^2+y^2} = f(x, y) $$ 由于 $f(tx, ty) = f(x, y)$,该函数是零次齐次的。我们可以看到,该函数实际上可以被重写为比率的函数。例如,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 $y^2$ (假设 $y \neq 0$): $$ f(x, y) = \frac{(x/y)^2}{(x/y)^2 + 1} = g(x/y) $$ 这清晰地表明,函数值仅取决于 $x$ 和 $y$ 的比率。
示例 2: 令 $h(x, y) = x + y^2$。检验其齐次性: $$ h(tx, ty) = (tx) + (ty)^2 = tx + t^2y^2 $$ 这个结果无法被分解为 $t^k h(x,y)$ 的形式,因此该函数不是齐次函数,更不是零次齐次函数。
## 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零次齐次性是描述经济行为和构建经济模型时的一个基本且强有力的假设,尤其是在微观经济学中。
### 消费者理论:需求函数与货币幻觉
在{{{消费者理论}}}中,由{{{效用最大化}}}问题推导出的{{{马歇尔需求函数}}} (Marshallian Demand Function) 通常被假设为关于所有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的零次齐次函数。
假设一个经济体中有 $n$ 种商品,其价格向量为 $\mathbf{p} = (p_1, p_2, \dots, p_n)$,消费者的收入为 $m$。对于商品 $i$ 的需求函数为 $x_i(\mathbf{p}, m)$。该函数是零次齐次的,意味着: $$ x_i(t\mathbf{p}, tm) = x_i(tp_1, tp_2, \dots, tp_n, tm) = x_i(p_1, p_2, \dots, p_n, m) $$ 这个性质的经济学含义是:如果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都按相同的比例 $t$ 变化(例如,所有价格和收入都翻倍,即 $t=2$),那么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将保持不变。
这一结论的背后逻辑是,当价格和收入同步变动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实际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 \sum_{i=1}^n p_i x_i = m \quad \iff \quad \sum_{i=1}^n (tp_i) x_i = tm $$ 两条预算线是完全重合的,这意味着消费者的购买力(即可行的消费组合集合)并未改变。因此,一个遵循{{{理性选择理论}}}的消费者没有理由改变其最优选择。
这个假设等价于消费者 不存在{{{货币幻觉}}} (Money Illusion)。如果一个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他或她的决策会受到名义价值(如收入的绝对金额)变化的影响,即使其实际购买力和所有{{{相对价格}}} ($p_i / p_j$) 都保持不变。因此,零次齐次性是经济模型中理性人假设的一个具体数学体现。
### 生产者理论:投入要素的边际替代率
在{{{生产者理论}}}中,虽然{{{生产函数}}}本身可能不是零次齐次(例如,常见的假设是{{{规模报酬}}}恒定,即一次齐次),但由其衍生的一个关键指标——{{{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 ——是零次齐次的。
MRTS衡量的是在保持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 L)需要增加多少才能替代一单位的另一种生产要素(如{{{资本}}} K)。它等于两种要素的{{{边际产出}}} (Marginal Product) 之比: $$ MRTS_{L,K} = \frac{MP_L}{MP_K} = \frac{\partial F(K,L)/\partial L}{\partial F(K,L)/\partial K} $$ 一个重要的数学性质是:如果一个函数 $F(K, L)$ 是 $k$ 次齐次的,那么它的一阶{{{偏导数}}}(即边际产出 $MP_L$ 和 $MP_K$)是 $k-1$ 次齐次的。
因此,MRTS 是两个同为 $k-1$ 次齐次函数的比率,这使得 MRTS 本身成为一个零次齐次函数: $$ MRTS(tK, tL) = \frac{MP_L(tK, tL)}{MP_K(tK, tL)} = \frac{t^{k-1}MP_L(K, L)}{t^{k-1}MP_K(K, L)} = \frac{MP_L(K, L)}{MP_K(K, L)} = MRTS(K, L) $$ 经济学含义:在生产技术给定的情况下,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关系仅取决于投入要素的比例(例如资本-劳动比 $K/L$),而与生产的绝对规模无关。这意味着,无论是在一个小型作坊还是在一个大型工厂,只要它们使用的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相同,其为了多雇佣一个工人愿意放弃的机器数量(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是相同的。这对于分析企业的成本最小化行为和扩展路径至关重要。
## 数学性质与欧拉定理
零次齐次函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性质,这来源于著名的{{{欧拉齐次函数定理}}} (Euler's Homogeneous Function Theorem)。
该定理指出:如果一个可微函数 $f(x_1, \dots, x_n)$ 是 $k$ 次齐次的,那么必然满足: $$ \sum_{i=1}^{n} x_i \cdot \frac{\partial f}{\partial x_i} = k \cdot f(x_1, \dots, x_n) $$ 对于零次齐次函数,我们令 $k=0$,得到一个更加简洁和强大的结果: $$ \sum_{i=1}^{n} x_i \cdot \frac{\partial f}{\partial x_i} = 0 $$ 这个结果在经济学中有着深刻的应用。让我们再次回到马歇尔需求函数 $x_i(p_1, \dots, p_n, m)$。由于它是零次齐次的,根据欧拉定理,我们有: $$ \sum_{j=1}^{n} p_j \frac{\partial x_i}{\partial p_j} + m \frac{\partial x_i}{\partial m} = 0 $$ 这个方程本身已经很有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将其转化为{{{弹性}}} (Elasticity) 形式来获得更直观的经济解释。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需求量 $x_i$: $$ \sum_{j=1}^{n} \frac{p_j}{x_i} \frac{\partial x_i}{\partial p_j} + \frac{m}{x_i} \frac{\partial x_i}{\partial m} = 0 $$ 我们可以识别出其中的每一项: * $\frac{p_j}{x_i} \frac{\partial x_i}{\partial p_j}$ 是商品 $i$ 对商品 $j$ 价格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当 $i=j$ 时,是{{{需求价格弹性}}})。 * $\frac{m}{x_i} \frac{\partial x_i}{\partial m}$ 是商品 $i$ 的{{{需求收入弹性}}}。
因此,我们得到了一个被称为 加总定理 (Summation Theorem) 或 Cournot Aggregation Condition 的重要关系式: $$ \sum_{j=1}^{n} \varepsilon_{i,p_j} + \varepsilon_{i,m} = 0 $$ 这个表达式说明,对于任何一种商品,其自身价格弹性、所有其他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以及其收入弹性之和必须恒等于零。这并非一个经济学假设,而是从“消费者无货币幻觉”(即需求函数零次齐次)这一基本理性假设中严密推导出的逻辑结论。它为经济数据分析和模型校准提供了可检验的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