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经 KNOWECON · 卓越的经济金融统计数学学习平台

需求

# 需求 (Demand)

需求 (Demand) 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特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 愿意并且能够 (willing and able) 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这个定义包含两个核心要素: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仅仅有购买的欲望但没有支付能力,不能构成有效的经济学需求。

需求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数量,而是一个描述价格与消费者愿意购买数量之间关系的完整序列。它是{{{微观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石,与{{{供给}}} (Supply) 共同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需求法则 (The Law of Demand)

需求法则 (The Law of Demand) 是描述需求行为的基本规律。该法则指出,在 {{{千篇一律}}} (ceteris paribus),即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其{{{需求量}}} (Quantity Demanded) 就越低;反之,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高。这种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是需求法则的核心。

需求法则背后的主要经济学解释有两个:

1. {{{替代效应}}} (Substitution Effect):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它相对于其{{{替代品}}} (Substitutes) 变得更加昂贵。理性的消费者会因此减少对该种商品的购买,转而购买价格相对更便宜的替代品。例如,如果{{{咖啡}}}的价格大幅上涨而{{{茶}}}的价格不变,一些消费者会选择用喝茶来替代喝咖啡。

2. {{{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购买力会随之下降。即使名义收入不变,消费者也会感到“变穷了”,因为同样的钱现在能买到的商品数量减少了。对于大多数商品(即{{{正常品}}}),实际收入的下降会导致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量。

需要注意的是,存在极少数违反需求法则的特例,最著名的是{{{吉芬商品}}} (Giffen Goods)。对于吉芬商品,价格上涨反而导致需求量增加,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极为罕见。

## 需求的表示方法

需求可以通过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三种方式来表示。

#### 1. 需求表 (Demand Schedule)

需求表是一个表格,清晰地列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例如,一个关于冰淇淋的需求表:

| 价格 (Price, $P$) (USD) | 需求量 (Quantity Demanded, $Q_d$) (个) | | :---------------------- | :------------------------------------- | | 1.00 | 10 | | 1.50 | 8 | | 2.00 | 6 | | 2.50 | 4 | | 3.00 | 2 |

#### 2. 需求曲线 (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 (Demand Curve) 是需求表的图形化表示,是经济学分析中最常用的工具。它将价格 ($P$) 标记在纵轴,将需求量 ($Q_d$) 标记在横轴。根据需求法则,需求曲线通常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在某一特定价格下对应的需求量。

#### 3. 需求函数 (Demand Function)

{{{需求函数}}} (Demand Function) 是用数学方程来表示需求量与其他影响因素(尤其是价格)之间关系的函数。一个简单的线性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 Q_d = a - bP $$

其中: * $Q_d$ 是需求量。 * $P$ 是价格。 * $a$ 是一个常数,代表当价格为零时的需求量,同时也包含了所有除价格以外影响需求的因素(如收入、偏好等)。这个值决定了需求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 * $b$ 是需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的倒数,它表示价格每变动一个单位,需求量会变动的数量。系数前的负号“-”体现了需求法则,即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

## 需求的变化 vs. 需求量的变化

在学习需求理论时,区分“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至关重要。

* 需求量的变化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这是由商品 自身价格 变化引起的。在图形上,它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的点向点移动 (movement along the curve)。例如,当冰淇淋价格从 2.00 USD 降至 1.50 USD 时,需求量从6个增加到8个,这是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 需求的变化 (Change in Demand):这是由 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 变化引起的。在图形上,它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 平移 (shift of the curve)。 *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这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现在都愿意购买更多的数量。 *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平移。这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现在愿意购买的数量都减少了。

## 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 (需求曲线的移动因素)

导致整条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

1. 消费者收入 (Consumer Income): * 对于{{{正常品}}} (Normal Goods):收入增加会导致需求增加(曲线右移)。例如,收入提高后,人们可能会购买更多的牛排。 * 对于{{{劣等品}}} (Inferior Goods):收入增加反而导致需求减少(曲线左移)。例如,收入提高后,人们可能会减少乘坐公交车,转而选择出租车或私家车。

2. 相关品价格 (Prices of Related Goods): * {{{替代品}}} (Substitutes):如果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原商品的需求会增加(曲线右移)。例如,可口可乐价格上涨会增加对百事可乐的需求。 * {{{互补品}}} (Complements):如果互补品的价格上涨,原商品的需求会减少(曲线左移)。例如,汽油价格大幅上涨会减少对汽车的需求。

3. 消费者偏好 (Tastes and Preferences):消费者的口味、时尚、健康观念等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需求。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健身有益健康,可能会增加对健身器材的需求(曲线右移)。

4. 消费者预期 (Expectations):对未来的预期会影响当下的购买决策。如果消费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当下增加购买(曲线右移)。同样,如果预期未来收入会增加,也可能增加当前的需求。

5. 买方数量 (Number of Buyers):市场中买家数量的增加会使市场需求增加(曲线右移)。例如,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通常会导致对住房需求的增加。

##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 {{{个人需求}}} (Individual Demand):指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 {{{市场需求}}} (Market Demand):指在特定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总和。市场需求曲线是通过在每个价格水平上,将所有个人需求曲线进行 水平加总 (horizontal summation) 而得到的。

## 需求弹性 (Elasticity of Demand)

{{{弹性}}} (Elasticity) 的概念用于衡量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在需求理论中,需求弹性衡量需求量对影响它的某个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 {{{需求价格弹性}}}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需求量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 {{{需求收入弹性}}}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