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经 KNOWECON · 卓越的经济金融统计数学学习平台

均衡数量

# 均衡数量 (Equilibrium Quantity)

均衡数量 (Equilibrium Quantity) 是{{{微观经济学}}}中描述{{{市场均衡}}}状态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在一个特定市场中,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达到某个水平,使得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即{{{需求量}}})恰好等于生产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即{{{供给量}}})时的交易数量。这个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Equilibrium Price)。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共同构成了市场的均衡点。

在理想的{{{竞争市场}}}中,均衡数量代表了市场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状态,因为在这一点上,所有愿意以市场价格购买该商品的消费者都能买到,而所有愿意以该价格出售的生产者也都能卖出。

## 均衡数量的决定因素:供给与需求

均衡数量是由市场的两大基本力量——{{{需求}}} (Demand) 和{{{供给}}} (Supply)——共同决定的。

1. 需求 (Demand): {{{需求法则}}} (Law of Demand) 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少;反之,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多。这种关系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Demand Curve)。

2. 供给 (Supply): {{{供给法则}}} (Law of Supply) 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就越多;反之,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少。这种关系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 (Supply Curve)。

均衡数量正是在这两股力量相互作用下达成的平衡点所对应的数量。

## 如何确定均衡数量

均衡数量可以通过图形法和数学法来确定。

### 一、 图形法

在以价格 $P$ 为纵轴、数量 $Q$ 为横轴的坐标系中,需求曲线 (D) 和供给曲线 (S) 会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被称为 均衡点 (Equilibrium Point, E)

* 从均衡点E向横轴(数量轴)作垂线,所对应的数量值即为 均衡数量,记作 $Q^*$。 * 从均衡点E向纵轴(价格轴)作垂线,所对应的价格值即为 均衡价格,记作 $P^*$。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会自发地将其推向均衡点。

*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P > P^*$):此时,供给量 ($Q_s$) 会大于需求量 ($Q_d$),形成 {{{过剩}}} (Surplus) 或称超额供给。生产者为了卖出多余的库存,会倾向于降低价格。价格下降会刺激需求量增加,同时抑制供给量减少,直至市场恢复到均衡点E。 * 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P < P^*$):此时,需求量 ($Q_d$) 会大于供给量 ($Q_s$),形成 {{{短缺}}} (Shortage) 或称超额需求。消费者之间为了买到有限的商品会展开竞争,从而推高价格。价格上升会抑制需求量减少,同时刺激供给量增加,最终也将市场推回到均衡点E。

### 二、 数学法

我们可以用函数来表示需求和供给关系,并通过代数方法精确计算均衡数量。

通常,需求函数表示为: $$ Q_d = f(P) $$ 供给函数表示为: $$ Q_s = g(P) $$ 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 Q_d = Q_s $$ 通过求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均衡价格 $P^*$。然后,将 $P^*$ 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中的任意一个,即可求得均衡数量 $Q^*$。

示例: 假设某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 需求函数: $Q_d = 100 - 5P$ 供给函数: $Q_s = 10 + 10P$

1. 设置均衡条件 $Q_d = Q_s$: $$ 100 - 5P = 10 + 10P $$

2. 求解均衡价格 $P^*$: $$ 90 = 15P $$ $$ P^* = 6 $$ 因此,均衡价格为 6 USD (或其他货币单位)。

3. 求解均衡数量 $Q^*$: 将 $P^*=6$ 代入需求函数: $$ Q^* = 100 - 5(6) = 100 - 30 = 70 $$ 或者,代入供给函数进行验证: $$ Q^* = 10 + 10(6) = 10 + 60 = 70 $$ 两个结果相同。因此,该市场的 均衡数量 为70个单位。

## 均衡数量的变动

均衡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导致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会导致新的均衡点,从而改变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

### 需求变动的影响

当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非价格因素(如收入、偏好、{{{替代品}}}或{{{互补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

* 需求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 均衡数量增加 和均衡价格上涨。 * 需求减少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 均衡数量减少 和均衡价格下跌。

### 供给变动的影响

当影响生产者供给决策的非价格因素(如生产技术、投入成本、政府法规、生产者数量等)发生变化时,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

* 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 均衡数量增加 和均衡价格下跌。 * 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 均衡数量减少 和均衡价格上涨。

当供给和需求曲线同时移动时,均衡数量的最终变化方向取决于两条曲线移动的相对幅度。

## 均衡数量的经济学意义

理解均衡数量对于经济分析至关重要。

* 效率基准:在没有{{{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竞争市场达成的均衡数量能够最大化社会总福利,即{{{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总剩余}}})。 * 政策分析工具:政府的{{{价格管制}}}(如{{{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或{{{税收}}}政策会干预市场,使实际成交量偏离原有的均衡数量,从而导致市场无效率(如短缺、过剩)和{{{无谓损失}}} (Deadweight Loss)。分析这些政策的影响,首先就需要确定它们如何改变成交量与均衡数量的关系。 * 市场预测:通过分析可能影响供给或需求的未来事件,经济学家和企业可以预测均衡数量和价格的变动趋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