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经 KNOWECON · 卓越的经济金融统计数学学习平台

二叉树模型

# 二叉树模型 (Binomial Tree Model)

二叉树模型 (Binomial Tree Model),也称为 二项期权定价模型 (Binomial Options Pricing Model, BOPM),是一种在{{{金融数学}}}和{{{衍生品定价}}}领域广泛应用的数值方法。该模型由经济学家John Cox、Stephen Ross和Mark Rubinstein于1979年提出,因此也常被称为 CRR模型。它将{{{标的资产}}}(如{{{股票}}})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随机变动过程简化为一系列离散的、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步进过程,从而构建一个价格路径的树状图,并在此基础上对{{{期权}}}等衍生品进行定价。

二叉树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和灵活性。它不仅为理解更复杂的定价模型(如{{{Black-Scholes-Merton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够有效地为具有{{{提前行权}}}特征的{{{美式期权}}}及其他{{{奇异期权}}}定价,这是标准Black-Scholes-Merton模型难以直接处理的。

## 模型的核心假设

构建二叉树模型依赖于一个理想化的市场环境,其主要假设包括:

1. 价格的二叉运动:在每一个离散的时间步长内,标的资产的价格只有两种可能的变动方向:上涨或下跌。 2. 无套利市场 (No Arbitrage):市场中不存在任何无风险的{{{套利}}}机会。这是所有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石。 3. 无摩擦市场 (Frictionless Market):不考虑{{{交易成本}}}、税收,并假设所有证券都是无限可分的。 4. 恒定的无风险利率:在期权的整个存续期内,存在一个已知的、恒定的{{{无风险利率}}} ($r$),投资者可以按此利率进行无风险的借贷。 5. 风险中性世界 (Risk-Neutral World):为了定价,我们假设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这意味着他们对投资的风险不要求任何{{{风险溢价}}},所有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都等于无风险利率。这是一种数学上的构造,用于简化计算,即{{{风险中性定价}}}方法。

## 构建单步二叉树模型

单步模型是理解整个二叉树方法的起点。

假设当前时间为 $t=0$,标的资产的当前价格为 $S_0$。经过一个时间步长 $\Delta t$ 后,在到期日 $t=T$ 时,资产价格只可能演变为两种状态:

* 上涨 (Up State):价格变为 $S_u = S_0 \cdot u$,其中 $u$ 是上涨乘数,且 $u > 1$。 * 下跌 (Down State):价格变为 $S_d = S_0 \cdot d$,其中 $d$ 是下跌乘数,且 $0 < d < 1$。

为了防止直接的套利行为,上涨和下跌乘数必须满足条件:$d < 1+r < u$(对于单期利率 $r$)或 $d < e^{r\Delta t} < u$(对于连续复利利率 $r$)。如果 $e^{r\Delta t} \ge u$,投资者可以借钱买入资产,因为其最低回报也高于无风险利率。反之,如果 $e^{r\Delta t} \le d$,投资者可以做空资产并将所得存入银行,获得无风险利润。

### 风险中性概率 (Risk-Neutral Probability)

在风险中性的假设下,资产的预期未来价值以无风险利率贴现后,应等于其当前价值。这使得我们能够计算出价格上涨的“伪概率”或“风险中性概率”,记为 $p$。

$$S_0 = \frac{p \cdot S_u + (1-p) \cdot S_d}{e^{r\Delta t}}$$

将 $S_u = S_0 \cdot u$ 和 $S_d = S_0 \cdot d$ 代入上式:

$$S_0 \cdot e^{r\Delta t} = p \cdot (S_0 \cdot u) + (1-p) \cdot (S_0 \cdot d)$$

两边同时除以 $S_0$ 并整理,可以解出 $p$:

$$p = \frac{e^{r\Delta t} - d}{u - d}$$

相应地,价格下跌的风险中性概率为 $1-p$。这个概率 $p$ 并非真实世界中价格上涨的实际概率,而是一个在定价框架下、确保无套利原则成立的数学工具。

### 单步期权定价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风险中性概率来为一份以该资产为标的、到期日为 $T$ 的{{{欧式期权}}}定价。

1. 计算到期日 payoff: * 如果价格上涨至 $S_u$,期权的价值为 $C_u$。对于一份{{{看涨期权}}} (Call Option),其价值为 $C_u = \max(S_u - K, 0)$,其中 $K$ 是{{{行权价}}}。 * 如果价格下跌至 $S_d$,期权的价值为 $C_d = \max(S_d - K, 0)$。

2. 计算当前价值: 期权在 $t=0$ 时的价值 $C_0$ 是其在风险中性世界中未来期望 payoff 的{{{贴现}}}值。 $$C_0 = \frac{p \cdot C_u + (1-p) \cdot C_d}{e^{r\Delta t}}$$

这个过程被称为{{{向后归纳法}}} (Backward Induction)。

## 扩展至多步二叉树模型

现实中的期权存续期通常需要被划分为多个时间步。一个 $N$ 步二叉树模型将期权到期时间 $T$ 分割成 $N$ 个等长的时间间隔 $\Delta t = T/N$。

### 参数校准

在多步模型中,上涨和下跌乘数 $u$ 和 $d$ 通常与标的资产的{{{波动率}}} $\sigma$ 相关联,以更好地模拟真实的价格行为。CRR模型给出了标准的参数设定:

* 上涨乘数:$u = e^{\sigma \sqrt{\Delta t}}$ * 下跌乘数:$d = e^{-\sigma \sqrt{\Delta t}} = 1/u$

这组参数的设定确保了当 $\Delta t \to 0$ 时,资产价格的随机过程会收敛于{{{几何布朗运动}}},即Black-Scholes-Merton模型所假设的价格过程。

风险中性概率 $p$ 的公式保持不变,只需代入新的 $u$ 和 $d$: $$p = \frac{e^{r\Delta t} - d}{u - d}$$

### 多步定价过程 (向后归纳法)

对于一个 $N$ 步模型,定价过程如下:

1. 构建价格树:从 $S_0$ 开始,逐层计算所有可能的价格路径,直到第 $N$ 步(到期日)。在第 $j$ 步时($0 \le j \le N$),将会有 $j+1$ 个可能的价格节点。

2. 计算终点价值:在第 $N$ 步的所有 $N+1$ 个终点节点上,计算期权的内在价值(payoff)。例如,对于一个看涨期权,在节点 $i$ ($0 \le i \le N$),价格为 $S_{N,i} = S_0 u^i d^{N-i}$,期权价值为 $C_{N,i} = \max(S_{N,i} - K, 0)$。

3. 逐步向后推导:从第 $N-1$ 步开始,向第 $0$ 步(当前)逐层计算每个节点的期权价值。在第 $j$ 步的任一节点,其期权价值是其后继两个节点(一个上涨,一个下跌)期权价值的期望贴现值。 $$C_{j} = \frac{p \cdot C_{j+1, \text{up}} + (1-p) \cdot C_{j+1, \text{down}}}{e^{r\Delta t}}$$

4. 处理美式期权:对于{{{美式期权}}},在每一步向后推导时,都需要在该节点上进行一个额外的比较。节点的价值不仅是持有到下一期的期望贴现价值(持有价值),还可能是立即行权的价值(行权价值)。因此,美式期权的节点价值为: $$C_{j, \text{American}} = \max(\text{持有价值}, \text{行权价值})$$ 其中,持有价值为 $\frac{p \cdot C_{j+1, \text{up}} + (1-p) \cdot C_{j+1, \text{down}}}{e^{r\Delta t}}$,行权价值为 $\max(S_j - K, 0)$(对于看涨期权)或 $\max(K - S_j, 0)$(对于{{{看跌期权}}})。

5. 得出最终价格:重复此过程直到树的根节点(第 $0$ 步),得到的价值 $C_0$ 就是该期权的理论价格。

## 模型评价

### 优点 * 直观易懂:其离散化的框架使得复杂的期权定价问题变得易于理解和实现。 * 灵活性高:能够方便地为{{{美式期权}}}、带{{{分红}}}资产的期权以及许多类型的{{{奇异期权}}}(如障碍期权、亚式期权等)定价。 * 教育价值:是学习{{{风险中性定价}}}和{{{随机过程}}}在金融中应用的绝佳入门工具。

### 缺点 * 计算量大:随着步数 $N$ 的增加,节点的数量以 $O(N^2)$ 的级别增长,导致计算效率在 $N$ 很大时降低。 * 离散时间近似:它本质上是对连续时间过程的近似。要获得高精度结果,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步数。

## 与Black-Scholes-Merton模型的关系

二叉树模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近似。理论上已经证明,当步数 $N \to \infty$ 时,在CRR参数设定下,二叉树模型计算出的欧式期权价格会收敛于{{{Black-Scholes-Merton公式}}}给出的解析解。这表明二叉树模型与Black-Scholes-Merton模型在理论基础上是相容的,前者是后者在离散时间框架下的一个强大且灵活的数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