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不一致性 (Time Inconsistency)
**时间不一致性** (Time Inconsistency),也称为 **动态不一致性** (Dynamic Inconsistency),是{{{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一种情况:一个决策者的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导致其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的最优选择与在当前时间点为未来制定的计划相悖。简而言之,一个在 *t* = 0 时刻制定的最优长期计划,在 *t* = 1 时刻可能不再被认为是“最优的”,从而决策者有动机偏离最初的计划。
这种现象并非源于新信息的出现或环境的意外变化,而是源于决策者评估未来和现在的方式存在系统性偏差。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制定新年计划却又放弃,为什么会拖延重要任务,也解释了为什么政府和{{{中央银行}}}难以维持其长期政策承诺。
## 理解机制:指数贴现 vs. 双曲贴现
要从根本上理解时间不一致性,我们需要考察经济学中对跨期选择建模的两种主要方法:{{{指数贴现}}}和{{{双曲贴现}}}。
### 1. 指数贴现 (Exponential Discounting) - 时间一致的模型
在标准经济模型中,个体被假设为 **时间一致的** (time-consistent) 决策者。他们使用一个恒定的贴现因子 $\delta$ (其中 $0 < \delta \le 1$) 来评估未来的{{{效用}}}。一个在未来 $t$ 期获得的回报 $c_t$ ,其在今天的价值被计算为 $V_0 = \delta^t u(c_t)$,其中 $u(\cdot)$ 是效用函数。
一个跨越多期的总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 U(c_0, c_1, $...$, c_T) = \sum_{t=0}^{T} \delta^t u(c_t) $$ 这里的关键在于,任何两个未来时期(例如第 $t$ 期和第 $t+1$ 期)之间的效用权衡是恒定的,无论从哪个时间点来看。从今天(第 0 期)看,第 $t$ 期和第 $t+1$ 期的效用比率为 $\frac{\delta^t u(c_t)}{\delta^{t+1} u(c_{t+1})} = \frac{1}{\delta}\frac{u(c_t)}{u(c_{t+1})}$。而从第 $t-1$ 期看,这两期的效用比率是 $\frac{\delta u(c_t)}{\delta^2 u(c_{t+1})} = \frac{1}{\delta}\frac{u(c_t)}{u(c_{t+1})}$。比率保持不变,因此最优计划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
### 2. 双曲贴现 (Hyperbolic Discounting) - 时间不一致的模型
{{{行为经济学}}}的大量证据表明,人们的决策行为更符合 **双曲贴现** 或其近似形式—— **准双曲贴现** (Quasi-Hyperbolic Discounting)。这种模型引入了一个额外的参数 $\beta$ (其中 $0 < \beta \le 1$) 来捕捉 " **现在偏向** " (Present Bias)。
准双曲贴现的效用函数如下: $$ U(c_0, c_1, $...$, c_T) = u(c_0) + \beta \sum_{t=1}^{T} \delta^t u(c_t) $$ 这里的 $\beta$ 参数只作用于 *所有* 未来的回报。它表示,相对于“现在”的回报,“未来”的任何回报都会被额外打一个折扣。
这种设定直接导致了时间不一致性。让我们考虑一个简单的选择: * **选择 A** :在第 $t=1$ 期(明天)获得 100 单位效用。 * **选择 B** :在第 $t=2$ 期(后天)获得 105 单位效用。
在今天($t=0$)看来,这两个选择的价值分别是: * $V_0(A) = \beta \delta^1 u(100)$ * $V_0(B) = \beta \delta^2 u(105)$ 其比率为 $\frac{V_0(A)}{V_0(B)} = \frac{1}{\delta}\frac{u(100)}{u(105)}$。如果 $\delta$ 足够接近 1,决策者很可能会选择 B,即更具耐心地等待一个稍大但稍晚的回报。
然而,当明天($t=1$)到来时,情况发生了变化。选择 A 变成了“今天”的回报,而选择 B 仍然是“未来”的回报。此时,决策者重新评估这两个选择的价值: * $V_1(A) = u(100)$ * $V_1(B) = \beta \delta u(105)$ 其比率变为 $\frac{V_1(A)}{V_1(B)} = \frac{1}{\beta\delta}\frac{u(100)}{u(105)}$。由于 $\beta < 1$,这个比率远大于之前在 $t=0$ 时评估的比率。强烈的“现在偏向”可能导致决策者逆转其偏好,选择立即获得 100 单位效用,尽管他在昨天还计划要等待。这种偏好逆转就是时间不一致性的核心表现。
##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典应用:货币政策与通胀偏向
时间不一致性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特别是关于{{{货币政策}}}的研究。该理论由诺贝尔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 (Finn Kydland) 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Edward Prescott) 在1977年提出。
### 政策困境
假设一个{{{中央银行}}}的目标是同时实现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经济中存在一个预期增广的{{{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其形式为: $$ u = u_N - \alpha (\pi - \pi^e) $$ 其中 $u$ 是实际失业率, $u_N$ 是{{{自然失业率}}}, $\pi$ 是实际通货膨胀率, $\pi^e$ 是公众的{{{通胀预期}}}。
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可以表示为: $$ L = a\pi^2 + b(u - u^*)^2 \quad (a, b > 0) $$ 其中 $u^*$ 是社会理想的失业率目标,通常假定低于自然失业率 ($u^* < u_N$),这反映了政府追求高就业的政治动机。
### 两种政策情景分析
1. **情景一:有承诺的政策 (Policy with Commitment)** * 中央银行可以制定一个规则并可信地承诺执行它。最优的承诺是宣布并执行一个零通胀政策 ($\pi = 0$)。 * 如果公众相信这个承诺,他们会形成零通胀预期 ($\pi^e = 0$)。 *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失业率将等于自然失业率 ($u = u_N - \alpha(0-0) = u_N$)。 * 这个结果实现了零通胀,尽管失业率未能达到更低的理想目标 $u^*$。这是在{{{理性预期}}}下,中央银行通过承诺能达到的最优结果。
2. **情景二:无承诺的相机抉择政策 (Discretionary Policy)** * 中央银行不能做出可信的承诺,它在每个时期都会根据当时的状况重新选择其认为最优的通胀率。 * 公众是理性的,他们知道中央银行有动机在他们形成预期后制造“意外通胀”来降低失业率。 * **偏离的动机** :假设公众已经相信了零通胀的承诺,设定了 $\pi^e = 0$。此时,中央银行面临一个诱惑:如果它制造一点正的通胀($\pi > 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将暂时下降到 $u_N - \alpha\pi < u_N$,这有助于最小化其损失函数中关于失业的部分。这个短期利益构成了偏离其零通胀承诺的动机。 * **均衡结果** :由于公众预料到了这种动机,他们一开始就不会相信零通胀的承诺。他们会预期一个正的通胀率。在{{{理性预期}}}均衡中,公众的预期必须是准确的,即 $\pi^e = \pi$。 * 当 $\pi^e = \pi$ 时,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变为 $u = u_N$。无论通胀率多高,只要它被完全预期到,失业率就总是在自然失业率水平。 * 中央银行在选择通胀率时,已经知道无法通过制造意外来影响失业率。然而,由于其损失函数以及 $u_N > u^*$ 的设定,模型推导出的均衡通胀率会是一个正值(即 **通胀偏向, Inflation Bias**)。 * 最终,经济陷入一个次优的境地:通胀率高于零,但失业率依然停留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与有承诺的情况相比,社会福利更差。
这个结果清楚地表明,仅仅因为中央银行 *有能力* 在短期内偏离其长期计划,就导致了比其遵守承诺时更差的长期结果。
## 解决时间不一致性的策略
由于时间不一致性会导致次优结果,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发展了多种 **承诺机制** (Commitment Mechanisms) 来约束未来的决策行为。
* **制定规则** (Rules):用固定的规则代替相机抉择的权力。例如,弗里德曼提出的 "k-百分比规则" 要求货币供应量以固定速率增长,从而剥夺了中央银行制造意外通胀的能力。 * **委托** (Delegation):将决策权委托给一个具有不同偏好的代理人。例如,任命一位“保守的”中央银行家(即一个对通胀厌恶程度极高的人),他天生就不愿意制造通胀,从而使其低通胀政策变得可信。这是建立独立的、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的中央银行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 **建立声誉** (Reputation):在重复博弈的环境下,决策者可以通过在早期牺牲短期利益来建立一个“守信”的声誉,从而在未来获得合作,达成更好的均衡结果。 * **个人承诺装置** (Commitment Devices):在个人层面,人们可以主动为自己设置障碍。例如,将资金投入难以取出的定期存款或退休账户(“锁住”未来的自己),或者向朋友公开承诺减肥并设置惩罚(利用社会压力)。这些都是著名的“尤利西斯合约”(Ulysses Contracts)的现代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