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经 KNOWECON · 卓越的经济金融统计数学学习平台

M1

# M1 (货币供应量M1)

M1 是一个用于衡量{{{货币供应量}}} (Money Supply) 的分类指标,通常被称为 狭义货币 (Narrow Money)。它主要包含经济体中具有最高{{{流动性}}} (Liquidity) 的金融资产,即那些可以被最迅速、最方便地用于直接交易或支付债务的货币形式。因此,M1 是衡量经济中作为{{{交易媒介}}} (Medium of Exchange) 的货币存量的核心指标。

不同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对M1的确切定义可能略有不同,但其核心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是相似的。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Federal Reserve System) 为例,其M1的构成主要包括:

一. 流通中的货币 (Currency in Circulation):指在银行体系之外,由公众(个人和非银行企业)持有的纸币和硬币。这部分货币是最直接的支付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存放在银行金库中的现金(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不计入此项,因为它们尚未进入公众流通领域。

二. 活期存款 (Demand Deposits):指商业银行中可以随时提取、无需事先通知的存款。这主要是指支票账户 (Checking Accounts) 里的资金。存款人可以通过开具支票、使用借记卡或进行电子转账来直接使用这些资金进行支付,因此其流动性几乎等同于现金。

三. 其他支票存款 (Other Checkable Deposits):这包括一些付息的支票账户,例如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NOW accounts)。虽然它们可能支付利息(传统活期存款通常不付息),但其功能与活期存款相同,可以随时用于交易。

在美国,过去M1还包括旅行支票 (Traveler's Checks),但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其重要性已大大降低,在现代的统计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M1的组成可以简化为以下公式: $$ M1 = \text{流通中的货币} + \text{活期存款} + \text{其他支票存款} $$

## M1的经济意义

M1作为衡量交易性货币的核心指标,在{{{宏观经济学}}}和{{{货币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1. 经济活动的先行指标:M1的增长或收缩可以反映经济的活跃程度。当企业和消费者预期未来的交易活动将增加时,他们倾向于持有更多的流动性资产(现金和活期存款)以备支付。因此,M1的快速增长有时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信号。反之, M1增长放缓或下降可能预示着经济活动减弱。

2. 通货膨胀压力的观察窗口:根据{{{货币数量论}}}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Inflation)。由于M1直接反映了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量,其快速增长可能意味着“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从而带来物价上涨的压力。因此,中央银行和经济学家会密切关注M1的变化,作为评估通胀风险的参考之一。

3. 货币政策传导的环节: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例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 (Open Market Operations) 改变{{{货币基数}}} (Monetary Base, M0),会直接影响M1的规模。当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时,它向银行体系注入准备金,通过{{{货币乘数}}} (Money Multiplier) 效应,商业银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活期存款,从而扩大M1。因此,M1是观察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 M1与其他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关系

为了更全面地衡量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经济学家还定义了更广泛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主要是M2和M3。这些指标是在M1的基础上,逐级加上流动性较低的资产。

* {{{货币基数}}} (M0):也称为高能货币 (High-Powered Money),是货币供应的基础。它包括流通中的货币以及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Reserves)。M1是通过货币乘数从M0派生出来的:$M1 = m \times M0$,其中 $m$ 是货币乘数。

* {{{M2}}}:通常被称为 广义货币 (Broad Money)。它等于M1加上一些流动性稍低但仍可较快转换为交易货币的资产。这些资产主要履行货币的{{{价值储存}}} (Store of Value) 职能。M2通常包括: * M1的所有组成部分。 * 储蓄存款 (Savings Deposits)。 * 小额定期存款 (Small-Denomination Time Deposits),例如金额低于$100,000的{{{存款证}}} (Certificates of Deposit, CDs)。 * 零售{{{货币市场基金}}}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公式为:$M2 = M1 + \text{储蓄存款} + \text{小额定期存款} + \ldots$

* M3:在M2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包含流动性更低的资产,如大额定期存款、机构货币市场基金等。不过,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一些中央银行已停止公布M3数据,因为它们认为M2已足够全面地反映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状况。

## M1指标的局限性与现代挑战

尽管M1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在实践中,其作为政策指导工具的有效性近年来面临挑战。

* 金融创新模糊界限: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电子银行、货币市场账户和各种现金管理工具的出现,M1和M2所包含资产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例如,人们可以非常迅速地将资金从M2中的货币市场基金转移到M1中的支票账户,这削弱了M1作为唯一交易性货币指标的独特性。

* 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M1与名义{{{GDP}}}之间的关系依赖于{{{货币流通速度}}} (Velocity of Money, V)的稳定性。根据交易方程式 $MV = PY$(其中M是货币供应量,V是流通速度,P是价格水平,Y是实际产出),如果V不稳定,那么M的变化对名义GDP ($PY$) 的影响就难以预测。历史数据显示,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M1的流通速度变得非常不稳定,这使得中央银行很难仅通过控制M1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

由于这些原因,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已经从以货币供应量(如M1或M2)为中介目标的政策框架,转向了以{{{利率}}}(如{{{联邦基金利率}}})为主要政策工具的框架。尽管如此,M1仍然是经济分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用于理解经济流动性和居民与企业行为的重要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