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特尔 (Cartel)
卡特尔 (Cartel) 是指在同一个市场中的一组相互竞争的企业,通过明确的协议,共同协调其行为,以达到控制市场、抬高价格和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这是一种最严重的{{{反竞争行为}}},其本质是公开的{{{勾结}}} (Collusion)。参与卡特尔的企业在名义上保持独立,但实际上作为一个整体行动,试图模拟{{{垄断}}} (Monopoly) 市场,从而消除竞争压力。
卡特尔通常出现在{{{寡头垄断}}} (Oligopoly) 市场结构中,因为少数几家公司更容易进行沟通、协调和监督。卡特尔的协议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 价格固定 (Price Fixing):所有成员同意以一个共同的、高于{{{竞争均衡}}}水平的价格销售产品。 * 产量限制 (Output Restriction):每个成员同意将其产量限制在一个预先确定的{{{配额}}} (Quota) 内,通过人为制造稀缺来推高价格。 * 市场划分 (Market Division):成员企业瓜分市场,例如按地理区域或客户类型划分,各自在自己的“领地”内形成垄断,互不侵犯。 * 联合抵制 (Group Boycotts):卡特尔成员共同抵制不遵守协议的成员或试图进入市场的新竞争者。 * 串通投标 (Bid Rigging):在采购招标过程中,卡特尔成员预先商定谁将中标,其他成员则提交虚高或无效的标书,以确保预定成员以高价中标。
## 卡特尔的经济学分析:模拟垄断
卡特尔的最终目标是获取整个行业的垄断利润。为了理解其运作方式,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决策实体。
1. 确定总产量:卡特尔会像一个单一的垄断者一样行事。它会首先确定整个行业的{{{边际收益}}} (Marginal Revenue, MR) 曲线和{{{边际成本}}} (Marginal Cost, MC) 曲线。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Q_c$ 发生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即 $MR = MC$。这个产量 $Q_c$ 会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总产量 $Q_{comp}$。
2. 确定市场价格:在确定了垄断产量 $Q_c$ 后,卡特尔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曲线}}} (Demand Curve) 来设定价格。它们会找到消费者愿意为 $Q_c$ 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P_c$。这个价格 $P_c$ 将显著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 $P_{comp}$。
3. 分配生产配额:最困难的一步是在卡特尔成员之间分配总产量 $Q_c$。这个分配过程(即设定每个成员的生产配额)是卡特尔内部冲突的主要来源。分配方式可能基于历史市场份额、生产能力、地理位置或谈判能力。理想情况下,为了实现总成本最小化,产量应在成员之间分配,使得每个成员的边际成本都相等。然而,在实践中,讨价还价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 卡特尔的内在不稳定性:囚徒困境
尽管卡特尔对成员企业整体有利,但它天生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源于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动机去“欺骗”协议。我们可以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
* 合作的好处:如果所有成员都遵守协议,限制产量在各自的配额内,那么市场价格将维持在 $P_c$ 的高位,所有成员都能获得可观的卡特尔利润。 * 欺骗的诱惑:对于任何一个成员来说,它都面临一个巨大的诱惑。如果其他成员都遵守协议,而它自己却悄悄地超出配额生产,它就可以在 $P_c$ 的高价下卖出更多的产品,从而获得比遵守协议时高得多的利润。 * 互相欺骗的后果:问题在于,每个成员都有同样的欺骗动机。如果一个成员开始欺骗,其他成员很快就会发现市场供给增加,价格开始下滑。为了不让自己的市场份额被侵蚀,其他成员也会选择增加产量。最终,如果所有成员都选择欺骗,卡特尔协议就会崩溃,市场价格将跌回或接近于竞争水平 $P_{comp}$,所有企业的利润都将大大减少。
因为“欺骗”对于每个独立的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占优策略}}} (Dominant Strategy),无论其他参与者作何选择,自己选择欺骗都对自己最有利。因此,卡特尔协议往往难以长期维持,除非存在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 卡特尔成功的条件
尽管存在内在不稳定性,但某些条件会增加卡特尔形成和维持的可能性:
* 少数企业:市场由少数几家大公司主导,这使得谈判、协调和监督成本大大降低。 * 产品同质化:当所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没有差别时(如水泥、石油、食盐),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上,这使得制定统一价格协议变得简单。 * 成本结构相似:如果各成员的生产成本相近,就更容易就统一的利润最大化价格达成一致。 * 高{{{进入壁垒}}} (Barriers to Entry):如果新企业很难进入该市场(例如由于高昂的启动成本、专利保护或政府许可),卡特尔就不必担心新竞争者以低价进入市场并破坏其价格结构。 * 需求缺乏弹性 (Inelastic Demand):如果市场总需求对价格不敏感(即{{{需求价格弹性}}}低),卡特尔提高价格只会导致销量小幅下降,从而能显著增加总收入和利润。 * 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卡特尔需要能够监控成员的产量和价格。一旦发现有成员欺骗,必须有可信的惩罚措施,例如发动一场毁灭性的{{{价格战}}},以威慑潜在的欺骗者。 * 政府支持或默许:在极少数情况下,卡特尔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甚至由政府主导。最著名的例子是 {{{OPEC}}} (石油输出国组织),它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旨在协调和统一其成员国石油政策的国际组织。
## 法律地位与经济后果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私人企业之间组建的卡特尔都是非法的。各国通过{{{反垄断法}}} (Antitrust Law) 或{{{竞争法}}} (Competition Law) 来禁止和惩罚卡特尔行为。例如,美国的《谢尔曼法》和欧盟的竞争法都将价格固定和市场划分等行为视为本身违法 (per se illegal) 的行为。
卡特尔对经济的危害是显著的:
* 损害{{{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少的产品,其福利受到严重损害。 * 导致{{{无谓损失}}} (Deadweight Loss):卡特尔通过限制产量来抬高价格,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总福利(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即无谓损失,是卡特尔造成的主要经济效率问题。 * 抑制创新:由于缺乏竞争压力,卡特尔成员通常没有动力去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效率或改善产品质量。
因此,卡特尔被广泛认为是{{{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的一种极端形式,各国反垄断机构通常会投入大量资源来侦查、起诉和瓦解卡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