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经 KNOWECON · 卓越的经济金融统计数学学习平台

备择假设

# 备择假设 (Alternative Hypothesis)

备择假设 (Alternative Hypothesis),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 (Hypothesis Testing) 框架中,通常用 $H_1$ 或 $H_a$ 表示,是与{{{原假设}}} ($H_0$) (Null Hypothesis) 相对应的一个论断。它代表了研究者希望通过收集数据证据来支持的观点,通常陈述了某种差异、一种效应、或一种关系的“存在”。

在{{{统计推断}}} (Statistical Inference) 的逻辑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一对互斥且穷尽的陈述。原假设($H_0$)通常代表“现状”、“无差异”或“无效应”。研究者通过实验或观测收集证据,目的是评估这些证据在多大程度上与原假设相悖。如果证据足够有力,研究者将{{{拒绝原假设}}} (Reject the Null Hypothesis),从而间接支持备择假设。

## 核心特征与作用

一. 与原假设的对立关系 备择假设是原假设的逻辑对立面。如果原假设陈述一个{{{总体参数}}}(如{{{均值}}} $\mu$ 或{{{比例}}} $p$)等于一个特定值(例如 $H_0: \mu = \mu_0$),那么备择假设将陈述该参数不等于、大于或小于该值。这两者必须覆盖所有可能性。

二. 研究者意图验证的陈述 备择假设通常是实验或研究的动机所在。例如,一位医学研究者相信一种新药能降低{{{胆固醇}}},一位经济学家认为一项政策能提高{{{就业率}}},或者一位市场分析师认为一个新的广告活动能增加销量。这些“相信”或“认为”的陈述就构成了备择假设。

三. 不被直接“证明”,而是间接“支持” 这是假设检验方法论中的一个关键点。我们无法通过统计方法“证明”备择假设为真。相反,我们的推断逻辑是“反证法”式的: 1. 我们首先假设原假设 $H_0$ 为真。 2. 然后,我们评估在 $H_0$ 为真的前提下,观测到我们样本数据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可能性由{{{p值}}} (p-value) 来衡量。 3. 如果p值非常小(通常小于预设的{{{显著性水平}}} $\alpha$),意味着在原假设为真的世界里,我们的观测结果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 4.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原假设的真实性,并决定拒绝它。 5. 通过拒绝原假设,我们便获得了支持备择假设的统计证据。

所以,结论不是“我们接受 $H_1$”,而是“我们拒绝 $H_0$”,或者“我们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H_1$”。

## 备择假设的类型

根据研究问题的方向性,备择假设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这决定了我们是进行单侧检验 (One-Tailed Test) 还是 双侧检验 (Two-Tailed Test)

### 1. 双侧备择假设 (Two-Tailed Alternative Hypothesis) 当研究者关心的是参数值是否“不等于”原假设中的值,而不关心其变化方向(是变大还是变小)时,使用双侧检验。

* 形式: $H_1: \mu \neq \mu_0$ 或 $H_1: p \neq p_0$ * 含义: 真实的总体参数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原假设中设定的值。 * 示例: 一位工程师想检验一批新生产的螺丝的平均直径是否为已知的标准值 5mm。任何偏差,无论是大于5mm还是小于5mm,都是不合格的。 * 原假设 $H_0: \mu = 5$ mm (螺丝平均直径符合标准) * 备择假设 $H_1: \mu \neq 5$ mm (螺丝平均直径不符合标准)

### 2. 单侧备择假设 (One-Tailed Alternative Hypothesis) 当研究者有明确的预期,认为参数值会朝特定方向(大于或小于)偏离原假设的值时,使用单侧检验。

#### a. 右侧检验 (Right-Tailed Test) 当预期参数值会“大于”原假设的值时使用。

* 形式: $H_1: \mu > \mu_0$ 或 $H_1: p > p_0$ * 含义: 研究者旨在寻找参数增大的证据。 * 示例: 一个教育研究机构想要验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假设之前的平均成绩是75分。 * 原假设 $H_0: \mu \le 75$ (新方法没有提高成绩或甚至降低了成绩)。在实际计算中,通常使用边界情况 $H_0: \mu = 75$。 * 备择假设 $H_1: \mu > 75$ (新方法确实提高了平均成绩)。

#### b. 左侧检验 (Left-Tailed Test) 当预期参数值会“小于”原假设的值时使用。

* 形式: $H_1: \mu < \mu_0$ 或 $H_1: p < p_0$ * 含义: 研究者旨在寻找参数减小的证据。 * 示例: 一家汽车公司声称其新款发动机的平均油耗“低于”旧款的8升/百公里。 * 原假设 $H_0: \mu \ge 8$ (新款发动机油耗没有降低)。计算时使用 $H_0: \mu = 8$。 * 备择假设 $H_1: \mu < 8$ (新款发动机油耗确实降低了)。

重要提示:确定使用单侧还是双侧检验必须在收集和分析数据之前完成,这应基于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研究问题,以避免数据窥探(data snooping)带来的偏见。

## 设立备择假设的原则

1. 体现研究意图:备择假设必须准确地反映研究者想要发现或验证的效应、差异或关系。 2. 具有排他性:与原假设 $H_0$ 之间不能有任何重叠。一个参数值不可能同时满足 $H_0$ 和 $H_1$。 3. 具有完备性:$H_0$ 和 $H_1$ 必须覆盖参数所有可能取值的空间。

## 综合示例:检验投资回报率

一位金融分析师想要检验某项资产的年化平均回报率是否显著大于零(即是否值得投资)。

1. 研究问题: 该资产的平均回报率是否为正?

2. 设立假设: * 原假设 ($H_0$): 资产的平均回报率为零或为负。这代表了“投资无效”的基准情况。 $$ H_0: \mu \le 0 $$ 在进行检验时,通常使用其临界形式: $H_0: \mu = 0$。 * 备择假设 ($H_1$): 这是分析师希望找到证据支持的观点,即资产是盈利的。 $$ H_1: \mu > 0 $$

3. 检验类型: 由于分析师关心的是回报率是否“大于”零,这是一个右侧检验 (Right-Tailed Test)。

4. 数据与决策: 分析师收集了过去10年的年度回报率数据,计算出{{{样本均值}}} $\bar{x} = 2.5\%$,以及对应的{{{检验统计量}}}(例如{{{t统计量}}})。假设计算出的{{{p值}}}为 $0.04$。

5. 结论: 如果分析师预设的{{{显著性水平}}} $\alpha$ 为 $0.05$,那么因为 $p=0.04 < \alpha=0.05$,他将拒绝原假设 $H_0$。 他的结论应表述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我们有充分的统计证据表明该资产的年化平均回报率显著大于零。” 这一结论间接支持了备择假设 $H_1$,即投资该资产是盈利的。反之,如果p值大于 $\alpha$(例如 $p=0.15$),他将无法拒绝原假设,结论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资产的年化平均回报率大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