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者供给量的决定 (一般均衡框架)
在{{{一般均衡理论}}}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中,生产者的产品供给量决定 是描述经济体生产侧行为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仅仅关注单一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不同,一般均衡理论旨在同时考察经济中所有市场的相互作用和价格决定。在此框架下,一个{{{生产者}}}(通常指一个企业或厂商)的决策是在给定市场价格体系下,选择一个技术上可行的生产计划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 一. 生产者的技术约束:生产可能性集
分析生产者的行为,首先必须界定其生产能力,即技术约束。在一般均衡模型中,描述一个生产者技术最通用的方法是使用 {{{生产可能性集}}} (Production Possibility Set),记为 $Y$。
* {{{生产计划}}} (Production Plan):假设经济中有 $L$ 种商品。一个生产计划是一个 $L$ 维的向量 $y = (y_1, y_2, \ldots, y_L) \in \mathbb{R}^L$,也被称为 {{{净产出向量}}} (Netput Vector)。 * 符号规定:向量 $y$ 中的每个分量 $y_l$ 代表商品 $l$ 的净产出量。 * 如果 $y_l > 0$,表示商品 $l$ 是一个 产出品 (Output),其数量为 $y_l$。 * 如果 $y_l < 0$,表示商品 $l$ 是一个 投入品 (Input),其使用量为 $|y_l|$。 * 如果 $y_l = 0$,表示商品 $l$ 既不被生产也不被用作投入。
生产可能性集 $Y$ 是所有技术上可行的生产计划 $y$ 的集合。例如,如果一个生产计划 $y' = (-5, 2)$ 属于集合 $Y$,这意味着该生产者可以使用 5 单位的商品1作为投入,来生产 2 单位的商品2。
这个集合 $Y$ 通常被假设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 非空性 (Non-empty): $Y$ 是一个非空集合。 2. 闭集性 (Closed): 集合 $Y$ 是一个闭集,这意味着生产的极限点也是技术上可行的。 3. 无所事事是可能的 (No free lunch & Inaction is possible): $0 \in Y$,即生产者可以选择不进行任何生产活动。并且,如果 $y \in Y$ 且 $y \ge 0$ (所有分量非负),那么 $y=0$。这排除了不使用任何投入就能获得产出的可能性。 4. {{{自由处置}}} (Free Disposal): 如果 $y \in Y$ 且 $y' \le y$ (即 $y'_l \le y_l$ 对所有 $l$ 成立),那么 $y' \in Y$。这意味着生产者可以无成本地处理掉多余的产出或使用更多的投入而不降低产出。 5. {{{凸性}}} (Convexity): 集合 $Y$ 是一个凸集。这在经济上意味着生产技术表现出 非递增的{{{规模报酬}}}。如果两个生产计划 $y^a$ 和 $y^b$ 是可行的,那么它们的任意凸组合 $\alpha y^a + (1-\alpha) y^b$ (其中 $\alpha \in [0,1]$) 也是可行的。
注意,更初级的{{{生产函数}}} $q = f(z_1, z_2, \ldots, z_m)$ 是生产可能性集的一个特例,它描述了只有一个产出品 $q$ 和 $m$ 种投入品 $z$ 的情况。
## 二. 利润最大化问题 (Profit Maximization Problem)
在{{{瓦尔拉斯均衡}}}框架中,生产者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 {{{价格接受者}}} (Price Taker)。这意味着他们将市场价格视为给定的,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
给定一个严格为正的 {{{价格向量}}} $p = (p_1, p_2, \ldots, p_L) \gg 0$,一个生产计划 $y \in Y$ 所能带来的利润 $\Pi$ 为: $$ \Pi = p \cdot y = \sum_{l=1}^L p_l y_l $$
这个公式直观地表示了总收益(所有产出的市场价值之和)减去总成本(所有投入的市场价值之和)。
因此,生产者的目标,即 利润最大化问题 (Profit Maximization Problem, PMP),可以形式化地写为: $$ \max_{y \in Y} \ p \cdot y $$
对于经济中的每一个生产者(假设有 $J$ 个,索引为 $j=1, \ldots, J$),他们都会求解自己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 \max_{y_j \in Y_j} \ p \cdot y_j $$ 其中 $Y_j$ 是生产者 $j$ 的生产可能性集。
## 三. 供给函数及其性质
利润最大化问题的解,是生产者在给定价格向量 $p$ 下的最优生产计划,我们将其记为 $y_j^*(p)$。这是一个向量函数,称为生产者 $j$ 的 {{{净供给函数}}} (Net Supply Function)。
* $y_j^*(p)$ 的正分量构成了生产者 $j$ 的产品 供给函数。 * $y_j^*(p)$ 的负分量(的绝对值)构成了生产者 $j$ 的 {{{要素需求函数}}} (Factor Demand Function)。
将最优生产计划代入利润定义,我们可以得到 {{{利润函数}}} (Profit Function) $\pi_j(p)$: $$ \pi_j(p) = p \cdot y_j^*(p) = \max_{y_j \in Y_j} p \cdot y_j $$ 利润函数表示在价格为 $p$ 时,生产者能够获得的最大利润。
净供给函数 $y_j^*(p)$ 和利润函数 $\pi_j(p)$ 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数学性质,这些性质是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石:
1. 供给函数的{{{零次齐次性}}}:对于任意 $\lambda > 0$,有 $y_j^*(\lambda p) = y_j^*(p)$。这意味着,如果所有商品的价格(包括投入品和产出品)同比例上涨或下跌,生产者的最优生产决策(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使用多少要素)不会改变。这也被称为“没有{{{货币幻觉}}}”。
2. 利润函数的{{{一次齐次性}}}:对于任意 $\lambda > 0$,有 $\pi_j(\lambda p) = \lambda \pi_j(p)$。如果所有价格翻倍,最大利润也恰好翻倍。
3. 利润函数的凸性:$\pi_j(p)$ 是一个关于价格向量 $p$ 的凸函数。这反映了生产者在价格变化时调整生产计划以维持利润的能力。
4. {{{霍特林引理}}} (Hotelling's Lemma):如果利润函数 $\pi_j(p)$ 在点 $p$ 可微,那么有: $$ \frac{\partial \pi_j(p)}{\partial p_l} = y_{jl}^*(p) \quad \text{for } l = 1, \ldots, L $$ 这个引理极为重要。它表明,我们只需要知道利润函数,就可以通过求其对某商品价格的偏导数,直接得到该商品的最优净供给量。这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5. 供给矩阵的性质:由霍特林引理可知,对价格求导得到的供给函数的雅可比矩阵(也称替代矩阵) $D_p y_j^*(p) = D_p^2 \pi_j(p)$ 是对称且半正定的。其对角线元素非负,即: $$ \frac{\partial y_{jl}^*(p)}{\partial p_l} \ge 0 $$ 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 {{{供给法则}}} (Law of Supply):在其他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一种产出品的价格,不会导致该产出品的供给量减少。
## 四. 市场总供给与一般均衡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经济体生产侧的整体行为由所有生产者行为的总和来表示。经济的 {{{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或总生产计划 $Y_{agg}$ 是所有单个生产者最优生产计划的加总: $$ Y_{agg}(p) = \sum_{j=1}^{J} y_j^*(p) $$ 这个总供给向量 $Y_{agg}(p)$ 是价格向量的函数,它告诉我们在任何给定的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将净生产或净使用多少每种商品。
最终,生产者的供给决策与消费者的需求决策在市场中相遇。一个 {{{阿罗-德布鲁均衡}}} (Arrow-Debreu Equilibrium) 或 {{{瓦尔拉斯均衡}}} (Walrasian Equilibrium) 由一个均衡价格向量 $p^*$ 和一个配置(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计划 $x_i^*$ 和每个生产者的生产计划 $y_j^*$)构成,该均衡满足三个条件: 1. 效用最大化:给定价格 $p^*$,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计划 $x_i^*$ 在其预算约束下最大化其{{{效用}}}。 2. 利润最大化:给定价格 $p^*$,每个生产者的生产计划 $y_j^*$ 在其生产可能性集 $Y_j$ 中最大化其利润,即 $y_j^* = y_j^*(p^*)$。 3. {{{市场出清}}} (Market Clearing):对于每一种商品 $l$,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总供给包括生产部门的净产出和经济的初始总禀赋。 $$ \sum_{i=1}^I x_{il}^*(p^*) = \sum_{j=1}^J y_{jl}^*(p^*) + \sum_{i=1}^I \omega_{il} $$ 其中 $x_{il}^*$ 是消费者 $i$ 对商品 $l$ 的需求,$\omega_{il}$ 是消费者 $i$ 的{{{初始禀赋}}}。
综上所述,单个生产者的供给量决定是其在给定价格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这一决策通过净供给函数 $y_j^*(p)$ 体现,并汇聚成市场的总供给,最终成为构建整个经济一般均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