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经 KNOWECON · 卓越的经济金融统计数学学习平台

外部性

# 外部性 (Externality)

外部性 (Externality) 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用以描述一个个体(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无关个体的福祉产生了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未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反映。换言之,外部性是一种未被补偿的副产品。这种影响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仅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所达成的{{{均衡}}}状态通常不是社会最优的,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外部性的关键特征在于,造成影响的一方没有为这种影响向受影响方支付费用(对于负面影响)或得到报酬(对于正面影响)。这种成本或收益的“外部化”是其名称的由来。

## 外部性的类型

外部性可以根据其影响的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通常分为四个主要类型:

#### 1. 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

当一项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 (Marginal Social Cost, MSC) 高于其{{{边际私人成本}}} (Marginal Private Cost, MPC) 时,就产生了负外部性。这意味着生产或消费该商品/服务的社会总成本,超出了生产者或消费者个人所承担的成本。差额部分即为 {{{边际外部成本}}} (Marginal External Cost, MEC)

数学上表示为: $MSC = MPC + MEC$

* 生产中的负外部性:这是最典型的例子。例如,一家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空气或河流排放污染物。工厂只承担其生产的私人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但没有承担污染对周边居民健康、渔业或环境造成的损害成本。 * 消费中的负外部性:例如,在公共场所吸烟。吸烟者获得了消费香烟的满足感(私人收益),但周围的人被迫吸入二手烟,承担了健康风险(外部成本)。同样,深夜播放嘈杂的音乐也会对邻居造成负外部性。

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只考虑私人成本,市场会倾向于过度生产过度消费该商品/服务,即市场{{{均衡}}}数量 $Q_{market}$ 会大于社会最优数量 $Q_{optimal}$。

#### 2. 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y)

当一项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 (Marginal Social Benefit, MSB) 高于其{{{边际私人收益}}} (Marginal Private Benefit, MPB) 时,就产生了正外部性。这意味着该活动为社会带来的总收益,超出了个人或企业从中所获得的私人收益。差额部分即为 {{{边际外部收益}}} (Marginal External Benefit, MEB)

数学上表示为: $MSB = MPB + MEB$

* 生产中的正外部性:例如,一个养蜂人在果园旁养蜂。蜜蜂在采蜜的同时为果树授粉,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养蜂人并未因此从果园主那里获得报酬,这就是一种生产上的正外部性。基础科学研究也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其成果可能被其他公司和整个社会广泛应用。 * 消费中的正外部性:例如,个人接种疫苗。接种者保护了自己(私人收益),同时也降低了病毒在社区中传播的可能性,保护了他人(外部收益),这构成了{{{群体免疫}}}。同样,某人修缮自己的房屋和花园,不仅提升了自身房产价值,也美化了社区环境,让邻居赏心悦目。

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只考虑私人收益,市场会倾向于生产不足消费不足,即市场均衡数量 $Q_{market}$ 会小于社会最优数量 $Q_{optimal}$。

##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中,{{{效率}}}的实现依赖于价格能够准确反映所有成本和收益。外部性的存在打破了这一前提。

* 对于负外部性,由于价格没有包含外部成本,商品/服务的价格过低,导致消费和生产过多。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对于超出社会最优水平 ($Q_{optimal}$) 的每一单位产出,其为社会带来的成本 ($MSC$) 都高于其为社会带来的收益 ($MSB$)。这部分超额生产所造成的社会总福利损失,被称为{{{无谓损失}}} (Deadweight Loss)。

* 对于正外部性,由于价格没有包含外部收益,行为人无法获得其行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导致其从事该活动的激励不足。对于那些未被生产出来的、介于市场均衡水平 ($Q_{market}$) 和社会最优水平 ($Q_{optimal}$) 之间的单位,其社会总收益 ($MSB$) 是高于其社会总成本 ($MSC$) 的。这部分未能实现的潜在净收益,同样构成了{{{无谓损失}}}。

因此,无论正负,外部性都会导致{{{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 状态,造成市场失灵。

## 解决外部性的政策与方法

为了纠正由外部性引发的市场失灵,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主要分为政府干预和私人解决方案两大类。

#### 1. 政府干预

* {{{庇古税}}}与{{{庇古补贴}}} (Pigouvian Taxes and Subsidies):由经济学家[[亚瑟·庇古]]提出,这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案。 * 庇古税:对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理想情况下,税率应等于在社会最优产量水平上的{{{边际外部成本}}}。这项税收能够将外部成本“内部化” (Internalize the externality),使生产者的私人成本曲线向上移动,与社会成本曲线重合,从而引导市场产量减少到社会最优水平。例如,对碳排放征收的{{{碳税}}}。 * 庇古补贴:对产生正外部性的活动提供补贴。理想情况下,补贴额应等于在社会最优产量水平上的{{{边际外部收益}}}。补贴将外部收益内部化,使消费者的私人收益曲线向上移动,与社会收益曲线重合,从而鼓励市场产量增加到社会最优水平。例如,政府对高等教育或疫苗接种提供补贴。

* 直接管制 (Command and Control Regulation):政府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直接限制或要求某些行为。例如,设定工厂的最高排放量、强制要求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等。虽然直接,但这种方法有时被认为效率低于庇古税,因为它没有为企业提供以最低成本减少外部性的激励。

* 可交易的许可证制度 (Tradable Permits):也称为“总量管制与交易”(Cap and Trade)。政府首先确定一个可接受的外部性总量(如污染总量),然后发放相应数量的排放许可证。这些许可证可以在企业之间自由买卖。这种方法兼具总量控制的确定性和市场机制的灵活性,能够以较低的社会总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 2. 私人解决方案

* {{{科斯定理}}} (Coase Theorem):诺贝尔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提出,如果{{{财产权}}} (Property Rights) 是明确界定的,并且{{{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s) 为零或足够低,那么相关方可以通过自愿协商达成一个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结果,无论最初的财产权如何分配。 * 例如,如果工厂拥有污染权,受影响的居民可以付费给工厂让其减少污染;如果居民拥有清洁空气权,工厂可以付费给居民以换取排污许可。在两种情况下,只要协商成本低,双方会一直谈判,直到污染减少到社会最优水平。 * 然而,科斯定理的假设在现实中往往难以满足。当受影响方人数众多时(如全球气候变化),交易成本会变得极高,使得私人协商几乎不可能。

* 社会习俗与道德约束:道德规范和社會压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负外部性(如乱扔垃圾)并鼓励正外部性(如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