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经 KNOWECON · 卓越的经济金融统计数学学习平台

商业票据

# 商业票据 (Commercial Paper)

商业票据 (Commercial Paper, CP) 是一种在{{{货币市场}}}上交易的、标准化的{{{短期债务工具}}}。它本质上是由大型、信用评级高的企业或金融机构发行的{{{无担保本票}}} (Unsecured Promissory Note),用于满足其短期融资需求,例如支付员工工资、购买存货或管理应付账款。

由于商业票据是无担保的,其信用完全建立在发行公司的信誉和偿债能力之上,因此只有那些拥有良好{{{信用评级}}}的知名公司才能成功进入该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是企业绕开传统银行贷款、直接向{{{投资者}}}进行短期融资的重要渠道。

## 核心特征

商业票据区别于其他{{{债务证券}}}的核心特征包括:

1. 发行主体:发行人通常是具有高信用评级的大型非金融企业、银行控股公司或金融机构。其强大的财务状况和市场声誉是投资者信心的基础。

2. 无担保性:商业票据不以任何具体资产作为{{{抵押品}}}。如果{{{发行人}}}违约,票据持有人只能作为一般债权人参与求偿,这凸显了{{{信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3. 短期性:商业票据的期限非常短,通常在1天到270天之间。在美国,期限不超过270天是其关键特征之一,因为这使得商业票据可以豁免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的注册要求,从而大大降低了发行成本和时间。

4. 折价发行:商业票据通常以低于其{{{面值}}} (Face Value)的价格出售,这种发行方式称为{{{折价发行}}} (Discount Basis)。投资者在票据到期时收到全额面值,购买价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即为投资者的利息收入。例如,一张面值为$1,000,000、期限为90天的商业票据可能以$995,000的价格出售,投资者的收益就是$5,000。

5. 大面额:商业票据的交易单位面额通常很大,最小单位往往在$100,000或以上。这决定了其市场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如{{{货币市场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大型企业,而非个人投资者。

## 定价与收益率计算

商业票据的收益来自于购买价格与其面值之间的差额。其收益率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计算,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是贴现收益率债券等价收益率。我们假设: * $F$ = 面值 (Face Value) * $P$ = 购买价格 (Purchase Price) * $t$ = 距离到期日的天数 (Days to Maturity)

### 1. 贴现收益率 (Discount Yield, $Y_d$)

贴现收益率是基于票据面值计算的年化收益率,这是货币市场工具报价的传统方式。它反映了折扣占面值的百分比。

$$ Y_d = \frac{F - P}{F} \times \frac{360}{t} $$

公式中的360天是一年期货币市场工具的计息惯例。贴现收益率因为分母是面值 $F$ 而不是投资成本 $P$,且计息天数使用360天,所以会低估投资者的实际回报率。

### 2. 债券等价收益率 (Bond Equivalent Yield, $Y_{be}$)

为了与其他有利息的{{{债券}}}(如公司债)进行更准确的比较,市场参与者通常会计算债券等价收益率。该收益率基于投资者的实际购买价格,并通常使用365天作为一年的天数。

$$ Y_{be} = \frac{F - P}{P} \times \frac{365}{t} $$

$Y_{be}$ 更准确地反映了投资者的年化回报率,因此在资产配置决策中更具可比性。

## 发行与市场参与者

### 发行方式 * 直接发行 (Direct Placement): 一些规模巨大且有持续融资需求的金融公司(如通用电气资本公司在分拆前)会设立自己的销售团队,直接将商业票据销售给最终投资者。 * 间接发行 (Dealer Placement): 大多数非金融企业通过{{{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的证券部门作为交易商(Dealer)来发行其商业票据。交易商会从发行人手中买下票据,然后再转售给投资者。

### 投资者 商业票据的主要购买者是寻求安全、高{{{流动性}}}且回报率略高于{{{国库券}}} (Treasury Bills) 的机构投资者,其中{{{货币市场基金}}}是商业票据市场最大、最重要的买家。

## 优势与风险

### 对发行人的优势 * 融资成本低:对于高信用评级的公司,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融资的{{{利率}}}通常低于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的利率。 * 灵活性高:公司可以根据自身资金需求,灵活地确定融资金额和期限。 * 融资渠道多元化:商业票据为公司提供了一个银行贷款之外的重要融资渠道,避免对单一融资来源的过度依赖。

### 对发行人的风险 * {{{展期风险}}} (Rollover Risk):这是商业票据市场最核心的风险。由于企业通常依靠发行新票据来偿还到期的旧票据,一旦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或者发行人自身信用状况突然恶化,就可能无法发行新票据,从而导致{{{违约}}}(Default)。 * 市场依赖性强:融资能力受金融市场整体状况及自身信用评级的严格约束。

### 对投资者的风险 * {{{信用风险}}} (Credit Risk):虽然商业票据的发行人通常信用良好,但违约事件依然可能发生。历史上,1970年宾州中央铁路公司(Penn Central)的商业票据违约事件曾一度重创市场。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破产也使其商业票据持有人遭受巨大损失。 * {{{流动性风险}}} (Liquidity Risk):尽管高质量的商业票据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好,但在金融恐慌时期,市场可能冻结,投资者可能难以在到期前卖出票据。

## 信用评级与风险管理

为了管理风险,商业票据市场高度依赖{{{信用评级机构}}}(如穆迪、标普、惠誉)的评级。评级机构会对发行人的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评级(例如,标普的评级从A-1+到A-3,穆迪的评级从P-1到P-3)。只有获得最高投资级别评级的公司才能顺利发行商业票据。

为了降低展期风险并获得高评级,发行人通常会与一家或多家银行签订{{{备用信贷额度}}} (Backup Line of Credit) 协议。这意味着如果公司无法在市场上成功发行新票据,它可以从银行提取这笔备用资金来偿还到期的商业票据,这为票据的偿付提供了第二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