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望收益 (Expected Return)
期望收益 (Expected Return),在{{{金融}}}学和{{{投资}}}理论中,是指对一项投资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率}}}的{{{概率论}}}期望值。它并非一个确定的、保证能够获得的回报,而是一个基于所有可能结果及其相应概率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值。期望收益是评估投资吸引力、构建{{{投资组合}}}以及进行{{{资产配置}}}的核心基石。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期望收益是描述某项资产收益率分布的集中趋势的一个度量。它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无限次地重复进行某项投资,平均下来每次能获得的回报是多少?
## 计算方法
期望收益的计算方法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单个资产的期望收益和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
### 一、单个资产的期望收益
对于一个单独的投资项目或资产(如一只股票),其期望收益是所有可能发生的收益率与其发生概率的乘积之和。这个计算基于对未来不同经济情景(或状态)的预测。
其数学公式为:
$$ E(R) = \sum_{i=1}^{n} P_i R_i = P_1 R_1 + P_2 R_2 + \dots + P_n R_n $$
其中: * $E(R)$ 是资产的期望收益。 * $R_i$ 是在第 $i$ 种情景下该资产的收益率。 * $P_i$ 是第 $i$ 种情景发生的概率。 * $n$ 是所有可能情景的总数。 * 所有情景的概率之和必须等于1,即 $\sum_{i=1}^{n} P_i = 1$。
示例:
假设我们正在评估A公司股票的未来一年表现。通过{{{情景分析}}},我们预测了三种可能的经济情景及其对应的概率和A公司股票的收益率:
| 经济情景 (i) | 发生概率 ($P_i$) | A公司股票收益率 ($R_i$) | | :------------- | :--------------- | :---------------------- | | 经济繁荣 | 0.25 (25%) | +20% | | 经济平稳 | 0.50 (50%) | +8% | | 经济衰退 | 0.25 (25%) | -10% |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计算A公司股票的期望收益:
$$ E(R_A) = (0.25 \times 20\%) + (0.50 \times 8\%) + (0.25 \times -10\%) $$ $$ E(R_A) = 5\% + 4\% - 2.5\% = 6.5\% $$
因此,A公司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 6.5%。这意味着,基于我们的预测,这项投资的平均预期回报是6.5%。
### 二、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
对于由多个不同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其期望收益是组合中各个资产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每项资产在组合总价值中所占的比重。
其数学公式为:
$$ E(R_p) = \sum_{i=1}^{n} w_i E(R_i) = w_1 E(R_1) + w_2 E(R_2) + \dots + w_n E(R_n) $$
其中: * $E(R_p)$ 是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 * $w_i$ 是资产 $i$ 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即资产 $i$ 的市值占组合总市值的比例)。 * $E(R_i)$ 是资产 $i$ 的期望收益。 * $n$ 是投资组合中资产的数量。 * 所有资产的权重之和必须等于1,即 $\sum_{i=1}^{n} w_i = 1$。
示例:
假设一个投资组合包含两种资产:股票A和债券B。我们已经计算出股票A的期望收益为 6.5%,债券B的期望收益为 3%。投资者将 60% 的资金投入股票A,40% 的资金投入债券B。
那么,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为:
$$ E(R_p) = (w_A \times E(R_A)) + (w_B \times E(R_B)) $$ $$ E(R_p) = (0.60 \times 6.5\%) + (0.40 \times 3\%) $$ $$ E(R_p) = 3.9\% + 1.2\% = 5.1\% $$
因此,这个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为 5.1%。
## 期望收益在金融理论中的应用
期望收益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尤其在{{{风险回报权衡}}} (Risk-Return Tradeoff) 分析和资产定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 投资决策:期望收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出发点。理性的投资者会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选择期望收益最高的投资;或者在给定的期望收益目标下,选择风险最低的投资。
2. 资产定价模型:期望收益是描述资产价格如何形成的核心变量。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该模型提供了一个计算单一资产理论期望收益的著名公式。它指出,资产的期望收益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该资产的系统性风险(由{{{贝塔系数}}} $\beta$ 度量)所应得的风险补偿({{{市场风险溢价}}})。 $$ E(R_i) = R_f + \beta_i (E(R_m) - R_f) $$ 这个公式表明,承担更高系统性风险的资产,其期望收益也应该更高。 * {{{套利定价理论 (APT)}}}:APT是一个多因素模型,它认为资产的期望收益由多个宏观经济因素或系统性风险因素共同决定,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市场风险。
## 估算的挑战与局限性
虽然期望收益的计算公式简单明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充满挑战,其结果也存在显著的局限性。
* 对输入的依赖性:期望收益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对未来情景概率 ($P_i$) 和各情景下收益率 ($R_i$) 的估算质量。这些估算通常基于历史数据或{{{基本面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所谓“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 (Garbage In, Garbage Out)。 * 历史不代表未来:使用历史平均回报作为未来期望收益的代理是一种常见做法,但这隐含了一个很强的假设,即市场未来的运作模式将与过去相同。{{{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所有历史信息都已反映在当前价格中,因此历史回报对预测未来回报的价值有限。 * 期望不等于现实:期望收益是一个统计上的长期平均值,并不代表任何特定时期(如未来一年)的实际收益。实际收益可能会因各种未预料到的因素而远高于或远低于期望值。 * 忽略{{{尾部风险}}}:标准的期望收益计算可能无法充分捕捉到发生概率极低但影响巨大的极端事件,即所谓的“{{{黑天鹅事件}}}”。 * {{{行为金融学}}}的视角: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如过度自信、锚定效应等)可能导致他们对概率和收益率的估计出现系统性偏差,从而计算出偏离理性的期望收益。
综上所述,期望收益是现代金融学中一个强大而基础的概念,为理解和评估投资提供了核心框架。然而,使用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是一个基于不完美预测的统计期望,并应始终将其与{{{风险}}}(通常用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量。